拂袖斋客人

“当正义与非正义交战时,知识分子不能以中立者自居。”

不行“愚善”,不做“滥好人”

不行“愚善”,不做“滥好人”

太湖中学 陶张印

尚丙辉虽身份卑微工作艰辛,却乐于助人慷慨行善,被誉为“最美破烂王”。然而,由于生意亏损,春节时他给流浪者派发的红包金额由五百减为一百,顿招责骂;更有甚者,受助了三年的黄老伯因为找不到他要接济费,竟到派出所报警。相信这种情形,伤心的不仅仅是尚丙辉本人,还有善良的公众。

这让我想起了刘氏兄弟的“爱心馒头”。因为觉得环卫工人辛苦,他们决定免费发放馒头,结果呢,有人冒领也就罢了,竟然有人不要馒头要求折现!无奈之下,“爱心馒头”只能哑然终止。

怀善心,诚然可贵;行善举,诚然高贵。但是,由此招来责怪嫌怨,于自己,百思不解,难以释怀;于他人,瞠目结舌,忧心忡忡。况且,施善之时,人们不一定希求他人的回报,或者渴盼社会的奖赏,有时候不过图个心安而已。为什么一心行善却是麻烦不断呢?困惑之余,也许我们该反思一下行善的方式。

古人云:斗米养恩,担米养仇。这是在告诫我们,行善要有分寸。行善的初衷是帮助他人,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受善者自立自强,如果对方心怀感恩并能传递善良的火炬,那更是善莫大焉。然而,一味的施舍,只会误导受善者,滋生他们的惰性;无尽的施与,只会戕害受善者,滋养他们的贪念。

你今天给了某个乞讨者二十块钱,他未必感激涕零;若明天他伸手时你没有施舍,他一定咬牙切齿。你将仅剩的十块钱给了这个乞讨者,他也许会对你微笑;但是迎面而来的下一个乞讨者你无从施与,他一定会怒目以视。事实上,你给越多的乞讨者越多的钱,乞讨者不会越来越少,只会越来越多。

早年媒体报道说,南京乞丐月入过万,有房两套,携带港澳通行证,身藏高档手机,一时舆论哗然,群情激愤。近日,一则《迪拜乞丐月收入47万元》的新闻更是博人眼球引发热议,“五一迪拜旅游,我带着你,你带着碗;你负责哭,我负责喊”的段子刷爆朋友圈。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,已然折射出社会的弊病。“乞丐”似乎不再是一个令人鄙夷的名词,竟摇身一变为令人欣羡的职业。而这一幕幕不断上演的荒诞滑稽剧,又怎能说那些爱心泛滥的“滥好人”们没有责任呢?他们既是“生产者”,又是“消费者”,还是受害者!
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传道授业如此,乐善好施也应这样。行善,应当让更多的受善者挺身站立着,而不是屈膝低跪着,也不是游手流浪着,更不是伸腿舒躺着。只有让受善者感知人性之暖,习得谋生之道,书写人生之美,善才能衍生出更多的善,而不是事与愿违,让人啼笑皆非。

君子乐善,行之有道,施之有度。不行“愚善”,不做“滥好人”,社会将更有序,世界将更清明。

 

 

 

评论